HPE MicroServer Gen10 Plus 折腾笔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MicroServer Gen10 Plus e2136 HPE MicroServer Gen10 Plus 折腾笔记

HPE MicroServer Gen10 Plus 折腾笔记

2023-05-17 08: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是的,我又买了新玩具了。这一回是 HPE ProLiant MicroServer Gen10 Plus (以下简称 Gen10+)。HPE 的 MicroServer 系列,印象中在10年前就挺多人玩了。在 2013-2014 年的时候,Gen8 以低廉的价格、良好的扩展性风靡一时,后来的 Gen10 有点滑铁卢的感觉,2020 年再推出 Gen10+。只可惜现在各大品牌 NAS 厂家不断在功能上发力、DIY NAS 方案也丰富、Gen10+ 也没有了往日的价格优势,使得买 Gen10+ 折腾的人明显变少了。

等了又等

在短暂断货之后,我 1 月 22 日在德国数码电商 computeruniverse 下单购买一台低配的 Gen10+ 裸机,透过 DHL Parcel 寄到香港。只是万万没想到,下单之后又断货,最后等到了 2 月 14 日才从德国发货。发货之后就是几乎一个月之后的 3 月 8 日,我才在香港邮政查到邮件的信息,彼时香港疫情已日增破万,邮局也不提供上门派送服务了。

在邮局柜台看到的包裹万能的红白蓝麻袋

我领取这个包裹的时候,甚至还没等来邮局发的领取卡片,是打电话问到了包裹的所在地。包裹的外部是 computeruniverse 包的物流箱,内部则是 HPE 发货给 computeruniverse 的包装箱。

提货的邮局离学校有两站火车,还好带上了经典的“红白蓝”麻袋,至少能背着走,还不至于那么累。

一整个梦中情机!

而作为一个玩具,Gen10+ 完美地切中了我所有的痛点:小巧,宿舍党方便带走;做工优秀;性能强劲,可以跑多一些容器;扩展性强,有一个半高的 PCI-E 槽位、6个 USB 3.2 Gen2 10Gbps 接口和一个内置的 USB 2.0 接口,以及内存、CPU也都是可以更换的,后续能通过升级延长使用寿命;最重要的是相比 DIY NAS,Gen10+ 出自正经的一线服务器大厂,有企业级的做工和设计,按规矩升级就不太可能会出问题。

现在我在这台 Gen10+ 里安装了 2 块西部数据 HC320 8TB 企业级硬盘组成磁盘阵列,用 PCI-E 槽安装了一个 M.2 SSD;内部的 USB 2.0 接口插了一个 U 盘作 unRAID 的系统盘。

现在我手里的设备,四舍五入已经是碰到了“企业级”的尾巴了吧,看起来比自己组里面的机器还要高级了。

操作系统的迷思

我时常感慨现在 NAS 圈的大家折腾水平的进步,尤其是大公司开始入局之后,NAS 操作系统是真的突飞猛进——当然这是跟我上一次折腾 DIY NAS 比的。我上一次折腾是在 2017 年,使用的都是家里的旧电脑。那个时候 DIY NAS 的操作系统基本的选择是两个,FreeNAS (现已改名为 TrueNAS) 和 OpenMediaValut。因为 FreeNAS 是基于 FreeBSD,而我相对更熟悉 Linux 系列,所以就选择了 OpenMediaValut。

来到 2022 年,现在的选择明显就更多了,也有了折腾虚拟化平台的玩法。有一种经典的玩法是底层安装 ESXi 或者 PVE 等虚拟化平台,然后直通网卡给 iKuai 虚拟机做软路由、SATA 控制器给某著名 NAS 系统虚拟机做 NAS,同时再有一个 OpenWRT 虚拟机做网关。然而对于这种玩法,我自己是有一些顾虑的。虽然道理上讲不通,但是我自己不喜欢硬件直通的玩法;以及我也不太愿意把整个阵列交给一个本质上是非正规的系统去做管理,再者就是这个非正规的系统创建的磁盘阵列是其专有格式,不能在其他的电脑上读取、救援。

纠结过一轮之后,最后进入决赛圈的就只剩下了 TrueNAS SCALE 和 UNRAID 这两个系统了。同时鉴于我买的低配 Gen10+ CPU 核心数、内存容量都不足以划出多个虚拟机,所以我只能在这两个系统里面选择其中一个作为这台 Gen10+ 的底子。一开始的时候我是倾向于使用 TrueNAS SCALE 的,主要是看中了良好的 ZFS 支持、Linux 的底子、还有基于 k3s 的应用系统(也就是说可以用 Docker Hub),但最终经过试用,我还是投向了 UNRAID。

UNRAID Dashboard虚拟机 vs. 容器化

之前在等待 Gen10+ 邮寄的时候,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个观点:有人正在把自己正在用的 OpenWRT 虚拟机转去容器版的 OpenWRT。而现在,我也在做出同样的选择。

虚拟机和容器化其实都能吃到那些“虚拟化技术”带来的必然好处,比如资源/应用隔离。不过在我这种低配的机器上,我会更看重容器化带来的灵活资源调度(反正虚拟机的硬件直通我也用不上)。

至于应用安装,我会倾向于安装容器而不是直接安装到宿主机。这里主要就是为了做好资源隔离,以及方便随时卸载、重新安装(折腾起来方便)。

已安装的容器高端机器、低端用途

是的,我买 Gen10+ 绝对是 overkill 的。看看上面的“已安装的容器”截图,我的用途可以说是随便一个 ARM 架构的轻 NAS 都能做到的:Aria2 做下载器、koolshare 团队出品的易有云 (Linkease) 和 DDNSTO 做远程访问和文件管理、PhotoPrism 则是一个带 AI 引擎的相册工具,剩下的 MariaDB 则是 PhotoPrism 配套的数据库。这样甚至用起来比品牌 NAS 更麻烦,毕竟软件配置得自己手动处理……

远程访问

组 NAS 最急切的需求是要解决远程访问的难题。虽说我人在香港,但是我宿舍的网络是不会有公网 IP 直接到户的。因此,单纯的使用 DDNS 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也测试使用了 ZeroTier,结果发现 ZeroTier 能打穿其他电讯商到宿舍的网络,但打不穿从办公室到宿舍的网络。也就是说,我使用频率最高的一条链路并没有通。所以 P2P 直连的方案我基本放弃、只能转向带转发的方案了。

至于带转发的方案,很多人会提到 ZeroTier Moon。ZeroTier Moon 是自建服务器、并且把这个服务器加入到你创建的 ZeroTier 网络。这个办法简单明了,但问题是我得负担自建服务器的成本,包括付给云厂商的租金和自己运维的时间成本。

这个时候我就得吹一下 koolshare 团队做的“易有云”了 (xiaobao 快打钱)。我是在了解软路由、华硕路由器刷机相关的资讯时看到 koolshare 的,之前都是属于见过这些论坛但是没有深入地去了解过他们地产品。易有云让我很惊喜的是,除开远程访问,这个是一整套的 NAS 软件解决方案,类似于群晖的 DS File APP + QuickConnect 转发。我自己实测的话,转发速度也很快。就算是转发服务器在国内,存储端和客户端都在香港的情况下,能做到 4-5MB/s;如果请在内地的朋友通过易有云访问我在香港的 NAS,经传发的下载速率还能跑满朋友家的百兆宽带上限 (10MB/s)。这样的表现着实让我感到惊艳。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价格真的是便宜……

图库:记得给 PhotoPrism 配个 MySQL 和 SSD

自从开始用 Google Photos 以来,图库就可以算是我的刚需了。2021 年 6 月起 Google Photos 无限空间存储停止了之后,我便在我此前白嫖回来的群晖 DS1813+ 上使用 DSM 7.x 新增的 Synology Photos 套件,并且直接索引了存储了我 2000 年以来的,有数万张照片的图库。当然,DS1813+ 羸弱的性能也难以应付 Synology Photos 的人脸识别、打标签等自动算法。

升级到 Gen10+ 之后,我安装上了很火热的,有 AI 模型加持的图库 PhotoPrism。除去没有做手机端 APP 以及索引很慢之外,其他功能暂时都算完美。

在 UNRAID 的 Community APP 里安装 PhotoPrism,拉取的是官方的 Docker 镜像,默认是使用 SQLite 数据库,且 .db 文件是存储在应用数据的文件夹内。后来开始索引文件了之后才发现 CPU 占用总是忽上忽下,且索引时硬盘有频繁的读写噪声。估摸着可能是数据库有瓶颈,毕竟光照片就有数万张,更别说数据库里的其他索引数据,这个数据量应该碰到了 SQLite 的性能极限了。

看到 PhotoPrism 的说明里面也有提到数据库的瓶颈

总结吧,因为 PhotoPrism 会生成大量数据库条目和缩略图,所以最好还是给它配一个 SSD 和装在 SSD 里的数据库吧😂。

总结:我为什么要折腾 Gen10+

NAS 的安利文到处都是,然而最近我看了一个 NAS “劝退视频”。看完之后,觉得自己怕是绝大部分 NAS 需求都没有,恐怕我买 NAS 是浪费的嫌疑比较多。比如典型的 BT 下载我使用率很低,以及影视墙我也不会弄 (我通常是流媒体用户),还有远程访问工作文件我这一个 OneDrive 用户也用不上。不过也未必吧,除了大部分情况是满足我折腾的需求之外,我也还是有超过 2TB (目前是总量是 4.51TB,绝对不想丢的数据有 2.6TB 左右) 的存储需求的。

说实话,我就这一个人,真的每天都要访问的文件可能不足 10GB,以及这些文件已经使用 OneDrive 或者 Git 来做同步,工作用的数据也存储在办公室台式机和研究组里的 NAS 上了,真讲道理的话,我还真的犯不着去买一套企业级的设备来做个人数据的存储。至于家人,我也不指望他们去学习使用这些私有服务器,以及中港网络的天然障碍,远程使用是更加不现实的。

所以说,除了最基本地存储之外,我几乎没有其他特别的需求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不用 All in One 方案。这一点,我自己通过 2017 年的 DIY NAS,和前两年使用白嫖的群晖 DS1813+ 基本摸清楚了。

我觉得我有一种这样的情结,对过去,对自己已逝去的青春有一种强烈的怀念。强烈到要随时访问、连移动硬盘插线的时间和步骤都不能忍。在上面提到的 2.6TB 的数据里面,有大约 1TB 的数据是我在高中时玩电视台所接触过的各种录像、剪辑,包括广播级机器生成的低压缩率、高码率的视频。除此之外,还有包括老底片扫描的各种照片数百 GB。在这样的语境下,这一个个写在机械硬盘里的电磁信号,就像家里一角发霉的老照片;这一台小小的机器,承载了我从出生到成年的、父母从年轻到年老、祖父母从人间到天堂的那些有限的瞬间。在疫情管控的当下,她是一扇小小的窗口,让我一窥那回不去的过往,抚慰我失落、愤怒而又无奈的内心。

PhotoPrism 登录页面

PhotoPrism 的默认网页描述, Browse Your Life,其实就是一套 NAS 在我手上的根本原因和目的。

附录 1:软硬件配置清单

大家都很关心的软硬件配置我就写在这里了。

Gen10+ 硬件配置

CPU:Intel Pentium Gold G5420 CPU @ 3.80GHz (屏蔽核显)

内存:HPE DDR4 2666 8GB 纯 ECC

网络:4x Intel I350 千兆网卡

I/O 接口:

前面板:2x USB 3.2 Gen2 Type-A (10Gbps)

后面板:4x USB 3.2 Gen2 Type-A (10Gbps),4x GbE RJ-45,2x 半高 PCI-E 扩展槽 (其中一个为 iLO 卡专用),管理用显示接口 (VGA,DisplayPort 各一)

主板内置:1x USB 2.0 Type-A

扩展槽:1x PCI-E 3.0 (x16长度),1x PCI-E x1 为 iLO 卡专用

存储

机械硬盘:2x WD HC320 8TB,接入主硬盘仓

固态硬盘:1x ADTATA SX8200 Pro 1TB,使用 PCI-E 转接卡接入扩展槽

系统盘:1x TOSHIBA TransMemory 16GB USB 2.0,接入主板内置 USB 2.0 接口

操作系统和主阵列

操作系统:UNRAID Basic,会入正版的

主阵列:UNRAID 默认阵列配置,配置 1 块 8TB 硬盘作主存储,另一块 8TB 硬盘作校验盘,总可用空间 7.2TB

固态硬盘稍后需要送修,暂时不放进去主阵列,送修回来了再考虑怎么用

网络配置

外网环境:学校提供宿舍有线网络,每 12 小时需要使用网页登录,无公网 IP,ZeroTier 打不穿,限制 BT (上传无速度),连接本地交换中心测速 700-800 Mbps,上下行对等

路由器:TP-LINK XDR3040,正常使用,2.5GbE 暂时接入 WAN

有一个华芸/爱速特出品的,RTL8125B 芯片的 USB 2.5GbE 网卡,但在 UNRAID 下不能正常使用,暂时闲置

远程访问:易有云 (https://www.linkease.com) 的全套方案,转发 Aria2 RPC、PhotoPrism WebUI、UNRAID WebUI 和 SSH;同时使用易有云 APP 做文件远程访问和相册备份;其中易有云服务端使用 Docker 安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